
网站访问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基础、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
谢艾秋子;周苏娅;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体现,彰显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规律性认识,具有特定的生成基础、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性、秉持开放包容的世界性、坚持守正创新的实践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方法,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行动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动力。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嬗变历程考察——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
卢鹏程;潘坤;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历程发端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斗争实践,发展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变革实践,自觉自信于新时代以来的复兴实践三个历史阶段。三个历史阶段的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又分别有效实现了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认识论奠基、方法论突破以及存在论跨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正是有机融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考察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嬗变历程并提炼其历史经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把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与理论频谱,有助于在构筑其历史镜像并廓清其理论根底的基础上,助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质量构建。
方言体验、民间故事与地理经验的文学转译——从《长岭记》看《马桥词典》地方性书写的生成机制
尹凯晴;韩少功知青时代的日记《长岭记》承载了作家的生命体验和地方感知,对探析小说《马桥词典》的“地方性书写”具有发生学的意义。从历时性的思想脉络上看,其地方经验与叙事材料的转化路径可从三个方面认识。其一,方言体验更新了韩少功的观念视域,成为他使用方言构建差异性视角的感知基础;其二,民间故事塑造了作家“讲故事”的叙述意识,他以“词条”形式将此类地方叙事资源重新组织加工,使小说展现了民间口头叙述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涵。其三,描制长岭地图与抄录县志的经历,形塑了韩少功的地理感知,他以真实地理为参照勾勒马桥空间,实现了由地理经验到叙事空间的文学转译。
在裂隙处生长:张楚小说的空间叙事
张杨;在张楚笔下,县城中静态固化的物理环境与资本驱动的异化场域形成张力,传统伦理与现代消费模式交织,压迫性空间激发角色的逃离冲动。离乡者在都市遭遇阶级重构,返乡者面临情感疏离,循环迁徙者陷入流动性悖论。作家借宇宙想象组构突围路径,为无法逃离者开辟超越现实的精神通道。女性在互助中构建情感共同体,男性则遭遇父权失效与情感失能,自我隔绝与群体性孤独成为空间压抑表征。张楚在空间重构中探索救赎可能,构筑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空间。
嗅觉想象图景的建构及其审美倾向
欧阳钰玲;在人类的感官体系中,嗅觉经历了漫长的失语期。伴随着对“视觉中心”的反思,被忽视的嗅觉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嗅觉作为非视觉感知方式,具有构建想象图景的能力,嗅景主要有第二视觉空间、记忆-情感空间、欲望-权力空间三种表征形式。此外,“以香为美”的倾向普遍存在于中西方审美文化中,但也展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中国香文化着重于“养”,强调养生与养性;西方香文化更偏重于“饰”,同时蕴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